2014年4月9日星期三

香港獨立媒體: 買電殺人:中電、政府與大核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買電殺人:中電、政府與大核
Apr 9th 2014, 05:33, by 中大學生報

文:氚

前文提到福島核災迄今仍未得到解決,這固然令人黯然,但這份傷感隨時間過去亦逐漸消散。三年前,三一一事件發生後,不少人曾擔心近在咫尺的大亞灣核電廠(下稱大核)會否像福島一樣。大核會出事﹖當然不會﹗事關政府向我們拍心口證,大核既不在地震帶,更有重重安全保障。況且,教科書不是說過核能既潔淨,又能提供大量電力嗎﹖更甚者,核電不像核武,它所散發的輻射量是可控制的。嗯,說的也是,只要政府妥善處理,大核應該不會出甚麼亂子吧﹗

讓我告訴你們一個事實﹕以上全屬都是誤人之言。大核非但不是潔淨能源,而且它的危險性可與核武匹敵。更甚者,核能是一盤生意——一盤電力公司與政府置市民生死於度外的生意。

道破科技迷思

要證明以上只是謊言,不得不先從核電科技說起。一般來說,電力公司將提煉好的鈾原子(多為鈾-235,因它較其他原子擁有更大的原子核)運到核電站的反應堆,再透過核裂變產生熱能,將水轉化為蒸汽,推動渦輪,製造電力。冷卻蒸汽後便再循環,譬如大核就是從海洋抽取冷卻水供冷凝器使用。談及核電好處,不外乎以下三項﹕

1)核電的原料鈾礦蘊藏量大,方便開採,成本便宜,故可取代石油、天然氣等有限資源﹔

2)核能是潔淨能源,只需少量鈾原子便可生產大量電力。既能「減碳」,而生產電力後的核廢料只要能被妥善處理的話,亦不會造成污染﹔

3)核電生產過程中所散發的核輻射是可控制的,所以即使核電會產生輻射,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

故此,自上世紀90年代,隨著全球暖化及温室氣體的排放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核電作為一種可替代的潔淨能源,發電成本相對其他能源便宜,故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青睞,很多國家均增加核電的使用。至於香港,1986年中電宣佈落實大亞灣核電廠的計劃,自1994年起從大亞灣引入核電。至今,大亞灣核電站大約年生產140億度電,其中七成供應香港,佔全港兩成電力。

聽起來很不錯吧﹗可是,雖說地底所含藏的鈾礦量有3,500萬噸,可供我們使用300年,實際上因為開採過程甚為繁複,真正合符經濟效益的礦藏只有550萬噸,僅足夠85年使用。而且,從核廢料中只能再提煉少量的濃縮鈾。核能足夠人類使用多年﹖這無疑是天大的謊言。

再者,核能發電其實只是「煲水」,如化石燃料發電。在推動渦輪前,很多能量早已轉換成熱能而被浪費掉,十分低效。說到便宜,核電可是反例中的表表者。美國核能管制委員會的主席就曾說過﹕「一座新的核反應堆是以100億美元計,而且成本一直在飆升。」這還只是鈾燃料鏈的其中一環,另外還有開採、選礦等。所以,連華爾街也不願投資在核能上,核電廠的財政唯有靠納稅人資助。

更何況,或許核能發電本身並不會排放溫室氣體,核電其實需要大量化石能源,去採鈾礦、選鈾、做鈾濃縮等工序,開採鈾礦會破壞自然環境,礦渣和廢水含有重金屬(如:鉛)等化學污染物,更帶有放射性污染物,有機會污染水源和土壤。此外,核燃料加工和再處理的過程中,需大量使用高毒性的化學物如氟化氫、濃硝酸等,會產生大量化學廢物。

撇開「減碳」之說,核廢料和輻射問題同樣嚴重,而且以現今科技根本無法解決。核廢料含大量輻射,核電廠無法處理不斷產生的核廢料(主要是乏燃料棒,即是再不能使用的核燃料棒),這種說法中學物理也有提過,但老師總會避口不談現時我們如何處理它。事實上,現時的所謂處理方案,不外是將之壓縮,再棄置到邊緣群體的家園(如台灣、澳洲原住民的家園)和第三世界國家,或堆積在核電廠內或鄰近地方(如大核)。有的更會被運到其他地方(甚至繞過半個地球)的再濃縮廠製成含劇毒的核燃料棒或核武。沒錯,毗鄰香港的大核充斥著核廢料。但我更想說的是,這種處理方法根本是將人命當成玩物,借問一聲,電力公司有問過當地居民嗎﹖台灣蘭嶼是其中一個儲存核廢料的地方,近年其土地及河流的輻射量均屢創新高。

一般說核電廠並不會洩漏輻射,但事實上,核電廠不單在發生嚴重事故時漏出輻射,在日常運作中一樣向外排放輻射物,譬如氚,氚是氫的同位素,可以與人體緊密結合,深入至最微細的DNA層面的結合,從而引發癌症、基因變異、新生嬰兒身體缺陷等。要過濾氚,成本極其高昂,全球核廠都由它不斷排放。大核兩個反應堆已運作二十三年,機件開始老化,排放到海裡的氚每年遞增,同時乏燃料棒亦無法妥善處置,與福島核電廠的情況無異。大核對海洋的污染不在話下,中國政府更不斷提高「安全界線」去合法化這事,由2001年的55.6萬億貝可提高至2010年的225萬億貝可。

核能既不能提供「無限能源」,核電本身又會帶來溫室氣體、核廢料和核輻射,染污大地,危害生命,那為何我們會對大核一無所知﹖我們的眼睛到底被誰蒙蔽了﹖

浩浩蕩蕩,建設「大核安全」之說

答案是﹕政府和中電聯手打造「大核安全」的說法。首先,「中電」作為大核的投資集團一份子及營運該廠的負責人,一直沒有提供有關大核的資訊。其官方網站不但沒有公開大核所散發的輻射量和所帶來的各種污染的資訊,更處處標榜核電的好處,為「核電安全」護航。

大核的檢查是由中電自己來做的,幾乎「無皇管」。甚麼輻射資訊、員工健康,市民根本無從得知。中電再順勢作上述的護航任務。但中電和政府除了掩埋大核的資訊外,更對市民「洗腦」,可謂「雙管齊下」。

相信大家不時聽到政府說香港不會受到輻射影響,進口到港的食品的輻射並沒有超標。然而,香港食品中法例可容許的銫-134和銫-137含量可達1,000貝可/公斤,遠比其他地方高(如內地會就不同食品制定不同的標準,主糧﹕260﹔薯類﹔90﹔肉類﹕800﹔牛奶﹔330)。

更甚者,中、小學的教育亦有意無意對學子洗腦。現時教師工作十分繁重,而且地理和通識涉及範疇廣泛,教師跟本沒有時間和精力深入考究每個議題,往往只能依照課本提供的資料授課,以致學生對核能的認識往往淪為「高效、潔淨、零排放,卻需用到大量化石能源……」的印象和考試標準答案。然而,通識、地理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變相是隱沒一些核電的基本危害,令學生以為只要小心使用,核電仍是良好的能源。香港的反核團體「反核之眾」的成員曾檢視部分香港中學教科書,發現內容出現誤導的課本及作業數目多達20本,涵蓋科目包括地理、通識、經濟及公共事務、綜合科學。這些書本均被列入教育局的「適用書目表」。

中電亦不斷邀請學校團體參觀由其創立的「核能資源中心」,部份政府機構、大學研究中心、傳媒記者。有甚環保團體亦因此不談「反核」,只懂叫人「小心使用核能」。在福島核災後,中電更曾贊助「思匯」智庫[1]主辦及與數間大學協辦「掃核盲論壇」,請來英、法、內地及本港的核工業集團前僱員或說客,企圖消弭「核電危害」的說法。

以上都是中電和政府一起蒙著市民雙眼的工具。我們長期受到誤導,普羅大眾亦不甚瞭解環境保護署就有關大核的「發電燃料組合諮詢」,諮詢淪為政府與核電集團公關策略的一部分,其認受性可想而知。看倌閱讀至此,應能猜出端倪,正是「錢作怪」,使得中電和政府拼命要蒙住我們雙眼。

一切由金錢開始

中電發電機組長期維持三、四成剩餘電力,本來是足夠港人使用的。但因為中電有大核四分一股權,每年仍按合約以15億元從大亞灣購買100億度核電,同時向外銷售自家發電機組生產的30億度電。因為中電從大核買入核電,故此便能從其所擁有的大核股份中賺取金錢,它亦從賣大核電力給港人中多賺一筆,一買一賣間卷走了市民2億元。而且,因為中電和政府簽署了利潤管制協議,起了的發電機組,無論中電如何處置,市民都需給予中電9.99%的准許回報,從賣出自家的電給內地及9.99%的准許回報中賺取至少7億。兩者加起來,中電每年至少攫去了市民9億元。這種剝削,自大核起動後便一直存在。

事實上,核電不能隨便停下運轉,也無法調整功率,一旦核燃料開始進行分裂,便須維持百分百的輸出電力達一年之久。因此,使其利潤最大化的最佳方式自然是在任何時候都能把這些電量百分百賣掉。可是,在賣出過剩的電量的同時,中電卻從未減收電費,反加電費。中電的「核電邏輯」,正是以錢為上。

而中電於大核運作二十年後再續二十年投資合約,繼續借核電賺取利潤。另一方面,中電亦不斷投資新的核電廠,譬如廣東陽江核電計劃﹕當地是地震區,人口二百七十餘萬,如斯做法可謂草菅人命。

這,正是商人不理人民死活的明證。

真相揭曉,我們能做甚麼?

面對著如此龐大的利益集團,星斗市民如我們又能做些甚麼呢﹖回溯1983年,當中電宣佈大核計劃時不絕的反對聲音,正是市民對核電的一次控訴。當年的反核運動更被視為香港「公民運動」的開端。廿多年後的今天,在鋪天蓋地的宣傳和誤導下,我們似乎已習慣與大核共處。另一方面,對比當年,今天對「核電」的看法更見零落。誠然,普通市民並未必有足夠的科學知識去辨別誰是誰非。但香港仍有不少有心人在為「反核」而努力,譬如「反核之眾」。「反核之眾」自福島核災後一個月隨即成立,除了舉辦有關廢核的活動,亦提供了不少官方極力掩蓋的核能資訊。三一一事件踏入第三年,帶給我們的除了是為死難者哀悼外,亦是對核能再一次的反思。

[1]﹕思匯政策研究所於2000年9月成立,是一所獨立的香港公共政策研究智庫組。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