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9日星期三

香港獨立媒體: 「沉默」的動機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沉默」的動機
Apr 9th 2014, 05:22, by 吳志森

圖:蘋果日報

中學文憑試(DSE)考題,無論是作文還是通識,都給人政治解讀無限聯想。一點都不奇怪,政府試圖推行國民教育,愛國意識無孔不入,利用考題洗腦是順手拈來最方便的工具,用顯微鏡研究考題,檢驗是否含有洗腦毒素,在今天烏煙瘴氣的政治氛圍下,是最正常不過的反應。自由是基於永恒的警覺,是千古不易的真理。

今年DSE中文作文題目「必要的沉默」,面書洗板,網民聲討,指摘試題鼓吹沉默,旨在維穩和諧。在反國教運動中站到最前的家長,也指控題目「逼學生認同沉默屬必要」,「是很差的公民教育,與通識提倡獨立思考背道而馳」,「在香港現時情況下出這道題,有政治傾向,很容易令人想到唔好搞咁多嘢,要息事寧人」。

正路思考,猜測動機,這種指控不無道理。但奇怪的是,在學運社運有出色表現的學民思潮成員,他們的反應,與網上的主流意見有極大分別。

例如,參加今年DSE的黃之鋒在面書反問:「點解會有咁嘅觀點?」曾是學民核心成員的中大學生會會長,在DSE通識科取得極優異成績的張秀賢更指,「公開試面對世界,考評局咁做會影響認受性,所以唔會赤裸裸做政治教育,遊戲唔係咁樣玩。」

學民仔的意見與網上主流截然不同,甚麼是獨立思考批判思考,他們提供了活生生的例子。

考評局的出題:「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情,當時我曾想力陳己見,最後選擇了沉默。我認為沉默是必要的。」接着寫下去,如果要順着題目字面理解,幾乎必然得到沉默是金、維穩和諧、面對不公義都要啞忍、為了生存活得窩囊都沒辦法……等等結論,但這種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的內容和結論,是否就是一篇出色的文章?能否得到很高的分數?我非常懷疑。

突發奇想,如果出題者根本就是「別有用心」,希望刺激考生深入思考「必要的沉默」出了甚麼問題,從生活體驗裏出色地發揮,沒這種可能嗎?

面對這類題目,其實可以寫得「顛覆」,也可以很「黑色」:面對不公義,選擇沉默,令千萬人死亡,生靈塗炭,自己飛黃騰達,爬上高位,掌握無上權力,結論:沉默是必要的,情節有多荒謬寫得多荒謬。

也可以很「謀略」:被人用槍指着,力陳己見再說下去被打爆頭顱,只能選擇暫時的策略性的沉默,等待機會圖謀再起。歷史上也有不少這類的故事,看你肚內有多少墨水,可以借題發揮。

更可以寫因為選擇了沉默而「後悔」。以為沉默是必要的,於是沉默下去,最後發現錯了,終生遺憾,極度後悔。

寫甚麼?怎麼寫?甚麼內容甚麼結論?題目沒有框得死死,如果能在盒子外面思考,可能取得更高的分數。即使如網民所言,出題者真有政治動機,那又如何?人人順着政治動機去寫,肯定中伏。應該如何寫,網上高手已作了不少示範。

揣摩上意而行事,久而久之會變為不懂思考的順民,放在今天的政治現實,「必要的沉默」這樣的作文題目,也有相當啟發性。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