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9日星期三

香港獨立媒體: 淺談"the Goodest English"之(一)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淺談"the Goodest English"之(一)
Apr 9th 2014, 08:27, by 思前想後

淺談"the Goodest English"之(一)

近期在面書經常看到關於被認為是"the Goodest English"。於好奇心驅使下,筆者決定對此尋根究底。

何謂"the Goodest English"?

在網上和面書看到一個名為「香港港式英語協會」的媒體,其將"the Goodest English"解釋為港式英語的其中一個例子。(1)

"the Goodest English"的出處,是在2005年的2000FUN討論區,當時有會員認為2000FUN討論區是香港"goodest",因而被恥笑,後來就被廣泛使用。(2)

首先,何謂「港式英語」?

根據維基百科,「港式英語」指"指帶有香港口音、文法及語言元素的英語。港式英語當中雜有與正式英語間的文法和發音的巨大差異。當中缺乏英語的變調,......港式英語亦因為夾雜中英語特色,不易被英語說話者理解,亦有被人稱作Goodest English("最好"的英語,Goodest是Best的語誤,用來暗諷英文水平很差)。"(3)

換句話說,「港式英語」就是誤用和水平很低的的英語,或稱為Goodest English。

首先,筆者不打算評論「香港港式」這協會的名稱,和該段"description"裏一些慣用語上準確性問題。簡而語之,假如「港式英語」是諷刺水平很差的英語,根據文中的的特徵,「港式英語」或許可以稱為洋涇濱英語(Pidgin English)的現代版。

喬治奥威爾George Owell"the goodest English"的原意

喬治奥威爾在1949年出版的著名小說《1984》中,新語(Newspeak)是作者設想在大洋國Oceania的官方語言。大洋國包括南北美洲、愛爾蘭、英國、大洋洲、南非,和位於印度中部和南部的德干高原,即基乎涵蓋全部大英帝國殖民的英語圈(Anglosphere)。(4)而鑑於"Newspeak, indeed, differed from most all other languages in that its vocabulary grew smaller instead of larger every year",新語是大洋國裏獨有的。

新語給創造之目的,是極權國家希望透過減省和簡化語言的手段,以達到控制、壓抑和消滅思想的效果。奥威爾在《1984》裏最後一章附錄"The Principles of Newspeak"就這樣界定新語:
"The purpose of Newspeak was not only to provide a medium of expression for the world-view and mental habits proper to the devotees of Ingsoc, but to make all other modes of thought impossible."

新語普遍存在於英語中,而即使英語為母語的人士,都只能夠勉強理解日常生活上的語句:
"Newspeak was founded on the English language as we now know it, though many Newspeak sentences, even when not containing newly-created words, would be barely intelligible to an English-speaker of our own day."

這個計劃將會於2050年之前,完全取代舊語(Old Speak,即標準英語)。屆時,特別是與政治自由和思想自由有關的話語,由於經過嚴重省略,再沒有字詞可以代表,相關的概念亦將會消失,例如正義(justice)、道德(morality)、宗教(religion)、科學(science)等。最終,新語由簡化二分法變成單一的「是」,(yes),無論問題是什麼,人將會條件反射地回答一個順從的答案「是」,抹去思維便於統治。

新語有三個類別(如太沈悶請掠過):
1)A vocabulary
目的:
幾乎不能理解文學、政治或哲學:"It would have been quite impossible to use the A vocabulary for literary purposes or for political or philosophical discussion"
特色:
1. 只作表達單一或具體的意思:"It was intended only to express simple, purposive thoughts, usually involving concrete objects or physical actions"
2. 詞性可互換:"interchangeability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of speech"
3. 沒有語源可尋:"No etymological principle was followed"
4. 副詞被刪去:"none of the now-existing adverbs was retained, except for a very few already ending in-wise: the -wise termination was invariable. The word well, for example, was replaced by goodwise"
5. 形容詞和副詞的形成只是加上後綴: "Adjectives were formed by adding the suffix-ful to the noun-verb, and adverbs by adding -wise",如"speed+ful"替代"quick","uncold"代替"warm"等。
6. 沒有過去分詞past participle如"spoken"、"taken"等。
7. "goodest"簡化比較級形容詞(comparatives adjective)的其中一例,取代了「最好」(best)。
8. 加上前綴"un"在任何詞前表達負面意思:"word -- this again applied in principle to every word in the language -- could be negatived by adding the affix un-"

2)B vocabulary
目的:
1. 特別為政治目的而構建的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用語:"had been deliberately constructed for political purposes: words, that is to say, which not only had in every case a political implication, but were intended to impose a desirable mental attitude upon the person using them"
2. 亦加強語句的委婉(euphony)和雙言巧語(doublespeak,即模凌兩可)成份。
特色:
1. 採用複合詞語compound words,如只有思想(goodthink)或思想罪行(crimethink),"noun-verb, goodthink; past tense and past participle, goodthinked; present participle, good- thinking; adjective, goodthinkful; adverb, goodthinkwise; verbal noun, goodthinker"等。
2. 製造含糊語境:"Greater precision would have been dangerous."

3)C vocabulary
目的:"was supplementary to the others and consisted entirel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erms"
特色:
1. 沒有不合乎文法的:"It did not contain a grammatical error"
2. 新語無法理解舊語:"it was impossible to translate any passage of Oldspeak into Newspeak"

重點大致如上。

因此簡而言之,"goodest"是新語其中的一個簡化了的語言表達形式,是為奴化思想而精心設計的,當中涉及的不是英語作為第二語言(second language)的程度問題,而是英語作為第一語言(first language)的語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或均是第一語言的語言能力和第二語言的程度被削弱的問題。兩者涉及雖然都是語言使用上的問題,但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層面和意義。

而假如"the Goodest English"就有"不易被英語說話者理解"和"英文水平很差"之意,這個名詞短語的本身就已經是一個goodest English了,因為全球除了本地之外,甚至只看過已有65年歷史的《1984》的讀者來說,都會對其難以理解。

"If you drink, dont't drive"就是否"the Goodest English"?
假如根據"Goodest English"就是"英語水平很差"的標準來看,文句其實沒有夾雜與粵語有關的特色,或一些習非勝是的問題,加上某程度上讀者(包括所謂的"英語說話者")仍然可以理解文意,而不是"不易被英語說話者理解",因此相信較大可能只是校對上出現的問題而已。然而僅以一兩個例子就斷定是警隊或政府的語言能力出現問題,筆者覺得實在有感不公。

再看得廣義一點,根據新語的三個類別來看,因為新語根本沒有保留任何現存的副詞,所有詞都可以用"un"來表達負面意思。因此,在新語的標準看來,"not"亦似乎不乎合新語,尤其是A類的特性,恐怕亦難起思想被奴化之效。

因此,綜合以上兩點來看,認為原文是"水平很差"的英語,實在有點兒偏頗。

屯門碼頭(Tuen Mun Pier Head)是"the Goodest English"?

筆者找不到翻譯的出處,因此只好嘗試從專有名詞語源和其歷史背景尋根究底。

根據Short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pier head"意思為"the outward or seaward end of a pier"和"designating or pertaining to entertainment associated with summer shows on piers in seaside resorts",意指碼頭上的公共空間。(5)

其他網上詞典的解釋,有「堤頭」、(6)「碼頭頂公共空間」等,(7)而香港巴士大典裏,pier head的解釋為「碼頭一帶之地區,而並非單指渡輪碼頭本身」。(8)

換句話說,Pier head應該是除了碼頭外,還有一些公共空間之地區,當中亦包含了一些遊閒設施,如中環碼頭一樣。

1986年啓用時的屯門碼頭是否這樣一個公共設施,筆者難以考證。可是,為何屯門碼頭的英語名稱,在全港約七十個公眾碼頭中,就只有它的被翻譯為Pier Head?(9)或者再須要看看其他資料。

作為專有名詞的Pier Head,本身是位於英國利物浦River Mersey上,一個已列入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的景點。(10)

River Mersey的語源是"a boundary"和"a river",意謂以河作為兩國(Mercia and Northumbria)而River Mersey的Seaforth Dock又是一個著名的自由港,每年就有25%的英美貨運經這裏處理,享有 'Atlantic Gateway' 的美譽。(11)

看完語源和歷史背景,再看看屯門的歷史,嘗試找出一點蛛絲馬跡。

屯門是香港最早出現的地名,比「香港」一詞還要早。屯門原為一重要海門,欲由海路到中國的經商者,必先集於扼珠江口要衝的屯門,然後北上貿易。因此,由於是交通樞紐和港口重鎮,由唐朝開始已有駐兵,而「屯門」一詞意指「屯兵之門」之意,可見其地理上和政治上的重要性。(12)

而在地理上,屯門西倚青山山脈,東靠大欖山麓,其間水道穿過,兩座山脈相峙如「門」,當中亦有River Mersey分隔兩國的特色。

再看久遠一點。

1521年,屯門地區(即香港西部及深圳西部一帶的軍鎮)發生了一場屯門海戰,由當時的明朝廣東海道副使汪鋐指揮的大明軍,撃退了當時的歐洲殖民主義強國葡萄牙。

作為一個歷史上重要的海上交通樞紐和軍事重鎮,屯門當然別具意義。在一個富有深刻意義的地區興建碼頭,其名稱的內涵意義(connotative meaning)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 屯門碼頭的譯名投射了過去作為海上交通樞紐和軍事重鎮,甚至可能具撃退外敵(當中帶有地理上為兩個之界,兩座山脈相峙為門)的意義,以殖民國一個作為文化遺產的著名自由港為之命名,意義盡覽了兩地特性。

因此,無論從語境和深層意義來說,Pier Head都是一個很具象徵性的英語專有名詞。然而,儘管這只是筆者的推論,可能與譯者的原意大相逕庭,但相信認為那是"水平很差"的英語或翻譯,亦實在有點貽笑大方。

結語

英語是我們的法定語言(de facto language),事實上卻只是我們的第二語言(second language)。學習第二語言成功與否,最重要是溝通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而非要學成完美的文法結構或母語人士的口音,更不應該以本身就帶有政治正確"教育功能"的標準規範語言(prescriptive language)互相批判(即使要批判,亦起碼要師出有名對吧)。

雖則,今時今日語言水平普遍下降是不爭事實,不過在筆者看來,水平下降是小事,但語言能力和思維被過份簡化,使日常溝通都只能勉強應付,思想逐漸被甚至自我消滅,才是最令人憂心的。

「誰控制過去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當《1984》中的名句成為現實中的真理時,或許再不會有"the Goodest English"出現,因為根本再沒有程度可言。取而代之的,會否可能是"unthinkingest English"?

註:
(1)http://profileengine.com/groups/profile/428889022/hong-kong-goodest-english-association
(2)http://evchk.wikia.com/wiki/Goodest_English
(3)http://zh.wikipedia.org/zh-hk/港式英語
(4)http://www.ecoglobe.org/nz/ecostory/newspeak.htm
(5)Short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P.2202
(6)http://terms.naer.edu.tw/detail/965472/
(7)http://word.langfly.com/w/pierhead
(8)http://hkbus.wikia.com/wiki/屯門碼頭區
(9)http://www.cedd.gov.hk/eng/about/organisation/public_piers.htm
(10)http://en.wikipedia.org/wiki/Pier_Head
(11)http://en.wikipedia.org/wiki/River_Mersey
(12)https://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8112300681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