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4日星期五

香港獨立媒體: 由校園欺凌,到極權,法西斯。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由校園欺凌,到極權,法西斯。
Feb 14th 2014, 13:45, by 鄭偉謙

校園欺凌可是心理/輔導學的議題,不過簡單說一說。

一,校園欺凌可以是隱性的,如,社群排斥,對個體的無視及冷感。而欺凌在表現為行動上,此種暴力,也許是看不見的,也可以是沒有能力處理的。而如有身體暴力的呈現,也只會受一種「暴力是錯誤」的理觲看待,而不是更深的了解當中的排斥。再者,在社會學角度,學校是社會的複製,社會在理解暴力行為時是以維持穩定的角度理解,因此,暴力背後的貧富/階級的暴力,社群排斥的暴力的罪惡,是可以容許,什至在很多情況下被鼓勵,如德國法西斯,北韓,俄羅斯納粹主義者,基本上是如此。教育建制者在處理班房時,最主要的目標是管治/規訓邏輯。在一家情況下,最理想的是有一個互為規訓的秩序。

二,如此,心理學的觀點看,如果要有一種沒有被欺凌,而且可以達到最終規訓邏輯的班房管理,最完美的模式就是法西斯/納粹主義,因為,在當中,被欺凌耆是可以欺凌他人者有一個奠基於排外意識形態的暫時同盟,而此同盟及一體感是可以消弭他們之間的差異,而把差異及排外的情緒置於別的群體身上。而一定程度上,極權主義是可以因為天然的差異,對外的(想像的)仇恨,在一些人的倡議下,而被利用建立威權的支柱。

鄂蘭在自己的著述中就以為,極權主義是因為一個人害怕孤立的行為,在艾希曼的審判一書中,好提出的是,平痡的人安於平痡及不被群眾排斥的傾向,在面對極權的情況下,一個人放棄了思考(不論是最基本的哲學及倫理的),因此平痡之惡產生了。事實上,要使犯罪率下降最好的方法是極權的,無孔不入的監視,及隨意審判及處死別人制度。

回過頭,在輔導心理學的角度看,最投入於欺凌(尢以網絡欺凌為甚)的,是在另一個場合(工作或學校被欺凌、排斥及忽視,而在網絡中作出欺凌行為),或是之前被欺凌的人,這是一個代際的模式,也是一種因為眾人不容納各人差異,而又懶於在倫理及對人的本質思考,而出現的一種平痡之惡,而此種極權,致使是在一個稍有民主(資本家)的社會,例如魏瑪,也會很快倒向民祽,進而極權的方向去。

圖一中的是俄羅斯一個新納粹組織 :「斯拉夫聯盟」,由一個名叫DmitryDemushkin的人,於1999年成立於聖彼得堡,2010年解散,其他的新法西斯團體為比較多人熟悉的「人民民族黨」、「俄羅斯民族統一黨」、「俄羅斯目標」等。然而,因為蘇聯解體而產生的法西斯主義運動,在前東德地區,烏克蘭,波蘭(反猶運動),俄羅斯都沒有消失過,諸如。圖二中,烏克蘭的法西斯主義運動,加上在歐盟右翼政治家的支持下,一定程度上鼓舞烏克蘭反阿扎羅夫的示威。圖三,13年5月21日,法國著名的極右翼反伊斯蘭及反同的歷史學家,多米尼克溫納於巴黎聖母院吞槍自殺後一天,烏克蘭女權組織成員巴黎聖母院外裸體抗議,並在巴黎聖母院模擬吞槍自殺以作諷刺。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